驿传荔枝
编辑词条摘要
荔枝出处
有趣的是驿传荔枝的故事,在台湾集邮界还有人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1994年《今日邮政》第 440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杨贵妃所啖荔枝出处考》的文章,作者于文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唐代驿程路线的问题。据史料记载,从上都(即长安)至岭南道广州的驿路有两条,一条是经洪州 3084里,至吉州 570里,至虔州 520里,经过大庾岭至韶州 350里,最后至广州 530里。另一条路线是经江陵府 3130里,至岳州府 570里,至潭州550里,至衡州 460里,至郴州 370里,至韶州 410里,最后至广州 530里。从上述情况看,不论走哪条路线,上都至广州的路程均在 5000里以上。按唐制规定最高日行 500里计算,广州的荔枝至少需要 10日方可送达上都,不可能送达时仍能保存其原味不变。荔枝应另有产地。查史料,四川涪州也出产荔枝,在涪州城西有一处荔枝园叫“妃子园”。唐玄宗时期,涪州属于山南西道,据考证上都至山南西道 760里。如此一来,只需一两日便可将荔枝递至长安而能保持其新鲜。由此这名台湾学者得出结论“杨贵妃所啖的荔枝,应属四川所产无疑。”
产品特点
第二个是用什么容器装荔枝能保鲜的问题。该文中提到据邮学家晏星先生在其《富裕的象征———欣赏水果新邮有感》一文中认为是将新砍下的大竹筒作为盛装荔枝的容器,以蜜腊封口,可起到保鲜作用。
这名台湾学者对杨贵妃所啖荔枝的产地问题所作的论断似有一定道理,但以笔者收集到的资料看,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据《唐书》载:“杨贵妃好荔枝,南海岁贡荔枝,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辄败,亦指南海言之。”又据《太平御览》载:“妃子生于蜀,好荔枝,南海生胜蜀,每岁飞驰以进,则涪不进久矣。”以上均明确记载荔枝的产地为南海,而不是四川涪州。这与本文开始所引用的《新唐书》说乃涪州产地进贡的说法相左。究竟哪种说法正确,还需作进一步考证,不宜忙于作定论。至于用竹筒作为盛装荔枝的容器,并未见这一说法的出处,或许这是晏星先生的设想吧。笔者倒是曾在清代梁章钜所著《荔枝》一文中读到过“宣和间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置宣和殿。”说的是用瓦器将福建的小株荔枝树运至京城。
台湾四季水果产量丰富,品种繁多,享有“水果王国”的美称,水果因此也成为台湾邮政部门发行邮票经常运用的题材。自 20世纪 60年代发行专(题) 27“台湾水果”(第一组)特种邮票以来,已陆续发行多套,形成系列。据笔者收集到的资料,荔枝分别在 1985年和 2002年两次在这个系列的“方寸天地”里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