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怀荔枝
编辑词条摘要
品种简介
尚书怀荔枝,是荔枝名种之一。原产增城,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肉厚核小,软滑多汁,味甜带香,产品80%出口,远销港、澳及东南亚一带,有“赛糯米糍”之称。[1-2]
名称来源
据《增城市志》载,明朝尚书“湛文简公昔从枫亭怀核以归,所谓尚书怀者也。”[1] 所提到的湛文简公,即湛甘泉(若水),他是明代嘉靖年间,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官至吏、礼、兵三部尚书。就是他,把福建游仙凤亭的良种荔枝核带回家乡广东增城沙贝(今新塘镇),交给乡人到四望岗上培植。十多年后,四望岗荔枝成林,人们把这种清甜爽口的荔枝叫做“尚书怀”。这就是尚书怀荔枝名称的来历。[3]
形态特征
植株生势壮旺,树冠半圆球形,中等大小。17年生树高4.5米,冠幅5.8米,主干周径92厘米。树皮灰褐色,光滑而有白色晕纹。枝条柔软且较疏。叶长椭园形,似淮枝而较尖长。小叶2~3对,对生,叶色浓绿,有光泽,长6~11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主脉明显。果卵园形或近园形带扁。平均果重20.3克。果皮深红色,薄而脆,龟裂片微隆起而大,裂片峰钝或稀疏微尖,裂纹明显,缝合线明显,果顶浑圆。果肉乳白色,厚0.5~0.8厘米,肉质软滑多汁,味甜带微香。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72.8~77%,含可溶性固形物19~20%,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48.6~53.7毫克,有机酸0.26克。种子大部分为焦核,个别年份核稍大。[2] [4]
生长特性
尚书怀荔枝3月下旬至4月中旬开花,7月上中旬果熟。[2] [4]
地理分布
明朝时,在增城新塘四望岗一带广为种植。据《岭南荔枝谱》(1826年)记述:“增城自白冈沙一带二十余里,无非荔枝,谓之尚书怀。”说明新塘以西的白冈沙附近一带原是盛产尚书怀荔枝的地方。到21世纪初,增城市尚书怀所剩无几,仅朱村横朗大队等零星栽培,而主要分布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滘仑头,故有仑头尚书怀之称。[2]
品种评价
该品种迟熟、品质较好,座果率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尚书怀比其它荔枝品种抗逆性较强,对土壤适应性较广,基围塘边或丘陵红壤都能种植,耐旱耐涝。在土壤深厚、有机质丰富、排水性能好的微酸性土壤种植则生长快,产量较稳定。[2] [4]
参考资料
2. 尚书怀荔枝 .广州农业信息网 .2009-09-16 [引用日期2012-08-18] .
3. 对联里的荔枝故事 .广州日报网站 .2009-06-19 [引用日期2012-08-18] .
4. 荔枝种类 .新华网广东频道 .2009-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