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竹荔枝

编辑词条

摘要

兰竹荔枝
  兰竹荔枝,简称兰竹,是荔枝的一个品种。这个品种在福建省荔枝产区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漳州市一带。在龙海市九湖镇,该品种种植面积较广,使该地有“荔枝海”之称。该品种果实一般于6月下旬成熟,为中熟品种;除了用作鲜食,还有其他用途,例如酿酒。1993年,该品种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 

品种简介

  兰竹荔枝是荔枝的一个品种,主产于福建漳州,栽培历史较长。在龙海市九湖镇,其栽培历史已达500多年;当地还保存一株500多年生的老荔枝树,年产量保持在600公斤以上,被称为“荔枝王”。该品种为中熟品种,6月下旬成熟,成熟后主要用于鲜食,亦可焙干、酿酒。[1-2]

果实特征

  兰竹荔枝果大,呈心脏形,单果重23~30克,果皮龟裂隆起,缝合线明显。果皮鲜红的称红皮兰竹,果皮红绿者称青皮兰竹。果肉厚,乳白色,味甜带微酸,有香气,焦核率高,可食部分占78%。[1-2]

生长特性

植株生长

  兰竹荔枝定植以来,生长快、长势旺,3年生树高、冠径都达170cm以上。前期树高大于冠径,后期冠径增长加快,限制了树高的过分增长,增大了结果面积。[3]

果实发育

  兰竹荔枝果实发育全过程需72~76天。果实发育过程可分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胚和果皮发育阶段,第二阶段为种子迅速生长阶段,第三阶段为果肉迅速生长和果实成熟阶段。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3次落果高峰:第一次落果高峰出现在4月底到5月初,果实如绿豆大小时,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和养分供应不足;第二次落果高峰大约出现在5月底到6月初之间,当果肉生长包过核的一半,果实达到固定大小的三分之一左右时,原因与病虫为害、营养供应和气候条件有关;第三次落果高峰集中在采收前5~7天内,原因包括病虫为害、雨水过多等。[3]

生长环境

  兰竹荔枝在年平均气温19~35℃、1月均温9~12℃,绝对最低温大于0℃的地方都能良好生长和结果。[3]

地理分布

  兰竹荔枝在福建省荔枝产区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漳州市[5] 一带。根据相关网站2007年发布的介绍,在龙海县(后改龙海市)九湖镇,这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2万亩。[1]

  除福建省外,其他省份也有引种,如贵州省[3] 、广东省(例如增城市)[2] 等。

栽培技术

低产原因

  以下几个原因可能导致兰竹荔枝低产:

  气候不良;

  荔枝园基础建设差;

  栽培管理粗放;

  病虫为害严重。[6]

措施要点

  由于栽培过程容易导致低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果园基础建设和土壤改良。

  培养健壮的结果母枝。

  控冬梢促成花。

  调控花穗促结果,包括:a.控花穗调节花期;b.疏穗疏蕾。

  科学管理花果期肥水,包括:a.注意施好花前肥;b.注意保果和施好壮果肥;c.注意水分调控。

  做好保花保果工作,包括:a.促进授粉受精;b.适时施好激素、叶面肥以达到保果目的。

  及时治虫防病,包括:a.秋冬季清园;b.花蕾期防治蝽象、蛀果虫、霜疫霉病、炭疽病,达到保花保果的目的;c.果期结合根外施肥及时治虫防病,可减少落果;d.秋梢期防治尺蠖、卷叶虫、蛀果虫、瘿螨等为害嫩梢的害虫。[6]

参考资料

1. 兰竹荔枝 .中国荔乡网 .2007-01-02 [引用日期2012-10-13] . 
2. 增城主流荔枝品种 .增城图库 .2011-06-22 [引用日期2012-10-13] . 
3. 王刚.兰竹荔枝生长及果实发育规律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4,(06),31-33. 
4. 兰竹荔枝:晚熟半月 价格翻番 .漳浦广电网 .2009-07-17 . 
5. 荔枝 .中国漳州政府网 .2012-08-24 [引用日期2012-10-13] . 
6. 柯月华.兰竹荔枝低产的克服措施[J].福建果树,2001,(03),60-61.

开放分类

荔枝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176 次

最近更新:2015/5/7 9:51:14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