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糍荔枝

编辑词条

摘要

糯米糍荔枝
  糯米糍荔枝,简称糯米糍,又称米枝,古称水晶丸,为荔枝品种之一。该品种果形呈偏心脏形,歪柄,果形较大,色泽鲜红间蜡黄,果皮棘感不明显,果肉乳白色、半透明、丰厚,口感嫩滑,味极清甜,核瘦小,自然糖分高,含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多种滋补功用,是不可多得的岭南佳果。在东莞等地,该品种有“荔枝之王”之称。 

形态特征

  枝叶特征

  糯米糍荔枝(图2)[1]糯米糍荔枝为常绿高大乔木。植株生势壮健,树冠自然开张呈圆头形或伞形。分枝角度大,小枝较柔软下垂。小叶披针形,较窄小,叶缘明显呈波纹状。[2]

  果实特征

  该品种有红壳大果品系与黄壳小果品系之分,常以红壳大果型品种为代表,俗称“双肩红”。果实扁心形,平均单果重25克,果皮大红,龟裂片纵向明显,粗且平缓,无刺手感,果肩明显一边高一边低,果顶浑圆,蒂部略凹。果肉厚,乳白色半透明。核小,种子常败育中空(俗称焦核)。可食率82%~86%。含可溶性固形物19%~22%。100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20.4~30.8毫克,酸0.2克。口感浓厚,风味浓郁。[2]

生长特性

生长周期

  3月下旬至4月下旬开花,花期约20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该品种适应性强,较耐干旱,适宜山坡地种植。植株经济寿命长,但肥水管理要求较高,大小年结果现象较为明显。[2]

生长环境

  糯米糍荔枝属南亚热带果树,其生长、挂果与地理气象条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东莞为例,该地区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面临海洋,常在季风控制下,夏季高温干旱,年平均气温22℃,年均降雨量176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65小时。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低温、干旱,利于荔枝开花结果;7~10月高温多雨,利于荔枝梢生长。东莞丘陵地群广、缓坡地甚多,加上埔田面积大,因此适宜种植荔枝的面积很广。东莞大岭山、大朗一带丘陵、山地众多,土层深厚,有机质和矿物元素丰富,土壤疏松透气性能好,为微酸性的沙质红壤,这些都非常利于糯米糍荔枝的生长。[3]

地理分布

  糯米糍荔枝分布在广东、广西等地,其中以广州,东莞,增城,从化及高州等市为主产区。[4]

栽培技术

  根据糯米糍荔枝的特性,栽培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用怀枝作砧木,红皮大糯品系作接穗的健壮嫁接苗。

  培养适时壮健的秋梢结果母枝、末次秋梢应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前老熟。

  树势壮旺的结果树,开花前一个月环割分枝调控结果与营养生长的平衡关系,提高座果。

  运用综合技术防裂果。

  糯米糍荔枝和怀枝荔枝栽培方法较为接近,因此可以参考怀枝的栽培要点。[5]

参考资料

1. 糯米糍荔枝图片 .白芒哲安果场网 . 
2. 糯米糍荔枝 .广州农业信息网 .2009-09-14 . 
3. 东莞糯米糍荔枝 .广东农产品交易网 .2009-06-11 [引用日期2012-09-27] . 
4. 广西荔枝地理分布 .果农技术网 . 
5. 糯米糍荔枝 .新农网 .2010-06-10 .

开放分类

荔枝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374 次

最近更新:2015/5/7 9:38:13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