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酥梨

编辑词条

摘要

秦酥梨
  秦酥梨系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选育的优良晚熟耐贮梨新品种。母本为汤山酥梨,父本为黄县长把梨。1957年杂交,1978年正式定名。陕西省把它列为推广品种。在甘肃、辽宁、北京、山西等省市均有栽培。 

植物学特征

  树姿半开张,圆锥形。主干灰褐色,光滑。1年生枝暗褐色。叶片圆形,暗绿色,叶缘具锐锯齿。每花序5~6朵花,花冠白色。

果实性状

  果实近圆柱形,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86克,最大果重725克。果实绿黄色,果面平滑,蜡质少,果点密,中等大。果梗长,先端木质,梗洼深,中广。梗洼有锈,似金盖。萼片脱落,弯洼深。果心小,果肉白色,质地细而松脆,石细胞少,汁多味甜,外观好,品质上等。含可溶性固形物12.2%,可溶性糖7.5%,可滴定酸0.15%,维生素C.3.05毫克/百克。果实最佳食用期极长,极耐贮藏,可贮至翌年5月份,抗贮藏病害

生物学特性

  (1)生长习性树势强,株型为普通型,8年生树高3.92米,冠径3.1米×3.3米,干周32.6厘米,1年生枝平均长54.3厘米,粗0.62厘米。萌芽率71%,成枝力高,一般剪口下抽生3条长枝。

  (2)结果习性开始结果年龄较晚,5~6年开始结果,幼树以中长果枝及腋花芽结果为主,成年树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腋花芽结果能力强,约占28%。果台副梢连续结果能力弱,花序和花朵坐果率均高。采前落果轻,丰产,但管理不善易出现大小年现象。

  (3)物候期在陕西杨陵地区,3月中旬花芽萌动,4月上旬开始开花,4月中旬落花,花期9天,果实10月初成熟,果实发育天数170天,11月下旬落叶,营养生长天数220天。在辽宁兴城地区,4月上旬花芽萌动,5月上旬为盛花期,果实9月下旬成熟,11月上旬落叶,果实发育天数138天,营养生长天数210天。

  (4)抗性适应性较强,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抗轮纹病和腐烂病,不抗黑星病。抗旱力强,抗高湿能力弱,抗寒力中等。

农业技术特点

  秦酥梨树冠较大,在乔化砧栽培条件下,栽植可较密,株行距多为3米×4米。整形方式采用小冠疏层形。在矮砧栽培条件下,一般株行距以2米×4米为宜。采用细长纺锤形整形方式,高度密植栽培可采用1米×3.5米,以倒“人”字形整形修剪方法。授粉品种为汤山酥梨、雪花梨、早酥梨。

推广地区和发展前景

  秦酥梨具有果实大、外观好、品质优良、极耐贮藏的特点,是优良的晚熟耐贮新品种。由于它不抗黑星病,不耐高温,适宜在干燥冷凉地区和冷凉半湿区发展。[1]

参考资料

1. 秦酥梨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引用日期2012-07-26] .

开放分类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284 次

最近更新:2015/5/6 11:57:38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