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梨
编辑词条摘要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8-10米;小枝圆柱形,微带稜角,在幼嫩时具褐色绒毛,以后脱落无毛,二年生枝紫褐色,具稀疏白色皮孔;冬芽肥大,卵形,先端急尖,鳞片内面具有黄褐色绒毛。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5-11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锐锯齿,齿尖常向内合拢,下面在幼嫩时被褐色绒毛,以后脱落,侧脉7-13对,网脉显明;叶柄长3.5-7.5厘米,嫩时有褐色绒毛,不久脱落;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内面有褐色绒毛,早落。伞形总状花序,有花6-11朵,花梗长3-5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褐色绵毛,逐渐脱落;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5-1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腺齿,内面具褐色绵毛;花直径2-3厘米;萼筒外面有稀疏绒毛;萼片三角卵形,长约3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具有腺齿,外面具有稀疏绒毛,内面密生绒毛;花瓣宽卵形,长10-12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具有短爪,白色;雄蕊20,约短于花瓣之半;花柱3,稀4,和雄蕊近等长,基部具稀疏柔毛。果实近球形或倒卵形,长1.5-2.2厘米,深褐色,有浅褐色果点,3-4室,萼片宿存,或有时部分脱落,果梗长3-4厘米。花期4月,果期6-8月。[1]
产地生境
产自中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广东、广西。生灌木丛中或林边,海拔100-1500米。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兴山。[1]
近种区别
麻梨与沙梨(P. pyrifolia (Brum. f.) Nakai)颇为相似,但后者的特点为叶形较大,具有刺芒锯齿,花形较大,常具5花柱,萼片具长渐尖头,果形一般也较大,浅褐色,易于区别。[1]
栽培技术
建园
园地选择:梨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土、壤土、粘土都可以栽培。PH值在5-8.5均可,但以5.5-6.5为最佳。由于梨属深根性果树,且根的水平伸展力强,对土层较瘠薄的园地最好先实行壕沟改土或大穴定植,才能获得最佳产量与品质。就地势而言,山地、平地或丘陵均可。但在沿海地区和山区应注意适当避风或设置防风林。[2]
整形修剪
1、整形:在整形上,我们采用主干双层形,树高控制在4米左右,全树留5个主枝,第一层3个,其中1个顺行向延伸,另2个斜行向延伸,不能垂直行间。第二层主枝2个,以对生为好,并要求垂直伸向行间,与下层主枝插空排列,为下层让开光路。层间距离1—1.2米。下层每主枝留2—3个侧枝,上层每主枝留1—2个侧枝。第一个侧枝与主干距离40cm为宜,侧枝间相互距离40cm左右,主枝角度60—70度,腰角50—60度,侧枝与主枝夹角约50度左右。
2、修剪:梨发枝力强成枝力弱,大多以短果树结果为主,修剪时应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1)结果枝组的培养与修剪:结果枝组数量合理布局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对容易成花的品种,可采用先短截后放或短截一回缩的方法,对不易成花的品种,可以先长放后回缩,培养结果枝组。对盛果前期和进入盛果期的树,对结果枝组进行精细修剪,同一枝组内应保留预备技,轮换更新,交替结果,控制结果部位外移。要充分利用轻剪长放和短剪回缩调节和控制枝组内和枝组间的更新更壮与生长结果,使期既能保持旺盛的结果能力,又具有适当的营养生长量。
(2)辅养技的修剪:由于梨树的成枝力弱,整形修剪时,在骨干枝之间的空隙处,要适当多留一些辅养枝,以增强树势,利用其结果。当其影响主枝生长时,应及时回缩,直至疏除。
(3)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可采用对上部和外围的强枝进行疏剪,减少上部和外围枝数量,疏去直立强枝,留庸枝并缓放,使其成花挂果,以减弱生长势。对下部和内膛弱枝多留少疏,并适当短剪以促发分枝并复壮更新,对弱枝回缩到壮枝、壮芽处,以增强树势。对伸向行间的枝要适当回缩,使行间保持0.5米左右的过道。
(4)盛果期应加重冬剪,对内膛弱更新复壮,使内膛和下部枝培养丰满后,再轮换效替结果,同时预防结果部外移,保持树体结构。夏季修剪作为辅助修剪,主要采用摘心、扭梢、拉枝等技术,以促进花芽分化。[2]
果实管理
1、提高果实品质的措施:
(1)疏花疏果:一般在进入盛果期后采用。
①疏花:对花过多的植株应进行疏花,可提高花的质量,从而提高座果率。疏花时间以花序伸出到初花为宜。但有晚霜危害的地区以谢花后疏果较为稳妥。疏花量因树势、品种、肥水和授粉条件而定,旺树旺枝少疏多留,弱树弱枝多疏少留,先疏密集和弱花序,疏去中心花,保留边花。
②疏果:疏果可增加单果重,并提高果实品质,一般在早期落果高潮之后进行,以落花后两周左右进行为宜。每花序留1-2个果即可,首先疏去病果、畸形果,保留果形端正着生方位好的果。
③化学疏除:在开花末期,估计能达到丰产时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可喷0.5%的波尔多液和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40PPM萘乙酸钠(注意:为了安全保险,最好不采用化学药剂疏花疏果)。
(2)增施磷、钾肥。
(3)喷施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
2、防治裂果、锈果和采前落果的措施:
(1)在5月上、中旬施足磷、钾肥,并用杂草覆盖树盘,抗旱保墒可防裂果。
(2)采用1个月喷1次50PPMGA3(九二零)或喷10—100PPM蔡乙酸
(3)不要一次必施过多速效氮肥,使果肉果皮发育均衡,以减少果实表皮的角质龟裂而形成的锈斑。同时少喷波尔多液,以减轻锈果产生,并加强梨锈病的防治。
3、果实套袋:根据果实大小,选用国产双层或单层含药的纸袋为好。于5月中旬果面果点形成之前,对果面喷一次广普性杀菌剂和杀虫剂,然后及时套袋。双层纸袋在果实采收前一个月拆开外层纸袋,以利于果实感光。单层纸袋,在采果时取袋。[2]
病虫害防治
病害
梨黑星病:别名疮痂病,为梨最主要病害之一,危害梨树的果实,果埂、叶片、叶柄和新梢等。
防治措施
(1)消灭病源:早春落花后至6月,注意病梢发生情况,及时摘除烧毁,清扫落叶、落果、剪除病梢。
(2)药剂防治:①临近花期和高谢花70%左右各喷一次1:2:244波尔多液或1:2:200—244波尔多液或800倍“大生M”保护花序、嫩梢和新梢;②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各喷1次800倍杜邦福星,1200倍多霉清,或800倍大生M。
梨黑斑病:侵害梨树叶片、新梢、花及果实,幼嫩叶片易受害。
防治措施
(1)结合黑星病和其它病害的防治,一并进行。
(2)注意田园清洁,加强管理,增强树势。(3)喷1000倍优得乐药液防治。[2]
虫害
梨大食心虫
防治措施:
(1)结合冬季修剪,剪去虫芽,开花后检查受害花簇(受害花簇鳞片脱落)并及时摘除。在5月下旬以前(成虫羽化前)摘除、拾净虫果,防治效果显著。
(2)在越冬幼虫转芽和转果期喷5000-7000倍10%高效灭可乳油,800倍4%胺硫酸或40%胺硫酸或40%氧化乐果。
梨茎蜂
防治措施:
(1)结合清园,将老翘树皮刮除烧毁,消灭越冬若虫。
(2)春季,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尚未散到枝梢以前和夏季群栖时可喷10%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或10%灭扫利30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倍液。
金缘吉丁虫
防治措施:冬季清除翘枝,以除去虫卵,夏季经常检查。及时捕捉幼虫。[2]
参考资料
2. 梨的栽培管理技术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引用日期2014-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