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瓜
编辑词条摘要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长达20-30米;茎、枝粗壮,具纵棱及槽,无毛。
叶片厚革质,3-5深裂、中裂、浅裂或有时不分裂,长、宽均为15-24厘米,裂片卵状长圆形,中裂片较大,侧裂片较小,先端尾尖或渐尖,全缘,叶基平截或微凹,上面亮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光滑无毛,主脉3-5条,在背面隆起;叶柄粗壮,长4-8厘米,具纵条纹,无毛。卷须颇粗壮,2-5歧,光滑无毛。
雌雄异株。雄花:总状花序,花序轴长15-30厘米;苞片长圆状披针形,肉质,长0.5-1厘米;花梗短粗,光滑无毛或被微柔毛;花萼筒狭管状,淡黄色,长8-10厘米,径7-9毫米,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5毫米;花冠辐状,外面黄色,里面白色,5裂,裂片长5厘米,先端流苏状,流苏长达15厘米;雄蕊3,花丝不明显,花药靠合,药室折曲。雌花:单生,花梗粗壮,短;子房近球形,径2-2.2厘米,具12枚胚珠,外面被微柔毛,花柱长,柱头3,顶端Z裂。果实大型,扁球形,径20厘米,厚10-16厘米,淡红褐色,有12条槽沟,具绒毛,有6枚大型种子(另外6枚不育)。种子长圆形,长7厘米,宽3厘米。花果期6-10月。
生长习性
生长于海波1200米以下土壤肥沃的山地、山谷、路边的疏林或密林中,或攀援于树上。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广西。马来西亚、缅甸和越南也有分布。中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栽培。
栽培技术
栽培
选择良种,催芽育苗,施足基肥。油瓜种子种皮坚硬,有较强的休眠,发芽较困难,采用40℃温水浸种24小时,种子吸胀后捞出,用湿布覆盖堆集催芽。春季栽培,植株蔓叶生长旺盛,侧蔓较多,且挂果以侧蔓为主,必须适当疏种。按2米包沟起畦,双行定植,株行距为0.6米X1.3米,亩植110株。
育苗:一般在8月底播种,砧木选择优清台木或神根F1。油瓜种子要早播一天,砧木第二天播种,苗子4~5天就能出齐,6~7天可以嫁接,10天左右断根,只要苗子足够健壮,能够顶住阳光照射,就可以定植。
定植:定植前要精细整地,大量使用有机肥,一般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方以上,再补施二铵、复合肥、钾肥50~80公斤,做成垄,小沟50厘米,大沟90厘米,株距40厘米,定植密度为每亩1800~2200株,定植后立即浇缓苗水,使幼苗坨与垄土相结合,有利于根系的发展。
水肥管理:定植后3~4天浇一次缓苗水,促进缓苗,以后水水带肥,以腐植酸类冲施肥加少量复合肥为主,一般每10天左右浇一次水,结果期间每周喷施一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邦龙普力登有机叶面肥。空气湿度保持在75%左右。
温度管理:定植前一周内白天25~30℃,夜间18~20℃,超过30℃放风。缓苗后要合理控制温度,以白天22~28℃、夜间16~18℃为宜。
光照:油瓜耐弱光性较强,冬季弱光情况下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夏季高温强光易生生理性病害,因此一定要加盖遮阳网或用黑墨水、泥浆等喷洒在棚膜上
搭架
当植株高30厘米,或出现卷须时,要及时搭架引蔓。搭架可采用篱笆式、人字架或平架方式。
整枝除侧蔓
油瓜有很强的分枝能力,若任其生长,会造成枝叶过分茂密,消耗养分,且植株之间透气性差,已发生病虫害,也会影响其主蔓的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
采收
油瓜果实完全成熟后,果皮开裂,种子外露或逸出,可能招致虫害或感染病菌,应适时采收。以瓜皮为鲜绿色有光泽时采收为宜,采收一般在上午或清晨进行,果实采收后避免见光。
主要价值
药用
油瓜的根可做马药,治慢症,也可用于杀菌、催吐、截疟。治眼黄、全身皮肤发黄等。
经济
油瓜种油无色透明,味甜香,可供食用。种仁亦可生食,味香,含高脂肪、高蛋白,营养极为丰富。茎、果可做农药,杀粘虫效果好。
园林
油瓜植株的个体巨大,花冠流苏长而下垂,形奇貌美、果巨色艳,为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不可多得的观赏、食用两宜的攀援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