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鸡

编辑词条

摘要

锦鸡
  锦鸡是一种雉科动物,是学名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的统称。分布在陕西(商洛)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同名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概述

  【释名】锦鸡:形状类似喜鹊、大鹦鹉,背部有黄、红两种纹理。嘴红、绿顶、红肚。脚爪利害,喜欢打斗。

  学名 :白腹锦鸡、红腹锦鸡

  雉科Phasianidae

  分布陕西(商洛)湖南、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甘肃等地。

  白腹锦鸡:

  学名:Chrysolophus amherstiae

  英文名:Chinese copper pheasant

  

形态特征

  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动于多岩的荒芜山地、荆棘、灌木丛及矮竹间。以农作物、草籽、竹笋等为食,兼食昆虫。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荆棘丛里或巨岩缝隙里,以枯叶或残羽为材,非常隐蔽。锦鸡一般是成对生活的,雌鸡每窝产卵5~9枚,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由雄鸡雌鸡轮流孵化,孵卵期为21天。

  

种群分布

  中国特产种,分布于中国青海东南部,甘肃文县、天水、武山, 陕西秦岭山脉,四川青川、广元、北川、平武、南江、苍溪、万县、城口、巫山、秀山、南川、宝兴、灌县、南坪、汶川,湖北西部郧县、襄阳、神农架、宜昌,云南东北部昭通、威信,贵州赤水、遵义、绥阳、江口、贵阳,湖南西部及广西东部贺县、恭城、三江、天峨。

  

求偶特点

  求偶炫耀十分好看,当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它先向雌鸟走过去,一边低鸣,一边绕雌鸟转圈或往返疾奔并察言观色,待站立在雌鸟正前方时,雄鸟身上华丽的羽毛都向外蓬松,彩色的披肩羽盖住了头部,很像抖开的折扇。靠近雌鸟的翅膀稍稍压低,另一侧的翅膀翘起,翅膀上和背、腰上的五彩斑斓的羽毛都展现在雌鸟面前,尾巴也随着倾斜过来,使美丽的尾羽和尾上的覆羽显得十分明亮,双眼向雌鸟脉脉传情。这时,雌鸟已被雄鸟的绚丽羽毛和一系列炫耀动作搞得眼花缭乱,不时地发出“咝咝”的艳羡声。

  

种类介绍

  

白腹锦鸡

  学名 Chrysolophus pictus

  英文名 goledn pheasant

  锦鸡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

  雄鸟全长约100厘米,雌鸟约70厘米。雄鸟头顶具金黄色丝状羽冠;后颈披肩橙棕色。上体除上背为深绿色外,大都为金黄色,腰羽深红色。飞羽、尾羽黑褐色,布满桂黄色点斑。下体通红,羽缘散离。嘴角和脚黄色。雌鸟上体棕褐,尾淡棕色,下体棕黄,均杂以黑色横斑。栖息于海拔600~1800米的多岩山坡,活动于竹灌丛地带。以蕨类、麦叶、胡颓子、草籽、大豆等为食。3月下旬进入繁殖期,筑巢于乔木树下或杂草丛生的低洼处,每窝产卵5~9枚,淡黄褐色,无斑,孵卵期22天。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又称铜鸡,雄鸟体长113~145厘米,体重650~960克;雌鸟体长54~67厘米,体重585~900克。雄鸟的头、顶、背、胸等均为翠绿色,散出金属光泽;头上有一绺发状羽形成的紫红色羽冠,像“小辫”一样,披散在后颈;颈部由白色镶黑边的羽毛形成翎领,像披肩一样围着头和颈部;下背和腰部是明黄色,往下转朱红色;腹部银白色;尾羽银灰色,具黑白相杂的云状斑纹和横斑。虹膜褐色;嘴蓝灰色;腿、脚青灰色。当它拖着光亮似锦的长尾,在高山灌丛和矮竹林中轻盈袅娜地奔走时,很是令人喜爱。

  

杂交锦鸡

  杂交锦鸡,白腹锦鸡与红腹锦鸡杂交所得的一种锦鸡,具有两种锦鸡与众不同的色彩。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等级:2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锦鸡    

词条统计

创建者: bianji062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1067 次

最近更新:2015/4/30 10:39:10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