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
编辑词条摘要
1营养价值
榛子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其含量是其他坚果的数倍至几十倍,其中磷和钙有利于人体骨骼及牙齿的发育,锰元素对骨骼、皮肤、肌腱、韧带等组织均有补益强健作用 。榛子含有丰富的脂肪,主要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一方面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另一方面可以软化血管,维持毛细血管的健康,从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脏血管疾病。榛子还有促消化、增进食欲、提高记忆、防止衰老的功效。
榛子富含油脂,有利于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对体弱、病后虚赢、易饥饿的人都有很好的补养作用。榛子有天然香气,在口中越嚼越香,有开胃之功效。榛子包含着抗癌化学成分紫杉酚,它是红豆杉醇中的活跃成分,这种药可以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以及其它一些癌症,可延长病人的生命期。中医认为,榛子有补脾胃、益气力、明目健行的功效,并对消渴、盗汗、夜尿多等肺肾不足之症颇有益处。
营养成分:每100克干品榛子中含有水分7.3克,蛋白质22克,脂肪44.8克,粗纤维9.6克,灰分3.5克、碳水化合物14.7克,胡萝卜素50微克,核黄素0.15毫克,钙104毫克,钾244.毫克,钠4.7毫克,镁420毫克,铁6。4毫克,锰12.94毫克,锌5.83毫克,铜3.03毫克,磷422毫克,硒O.78微克,尼克酸2.9毫克。铁岭榛子蛋白质含量达到22%,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高,占49.5%,人体必需的八种(儿童九种)氨基酸样样都有。每百克含能量2716焦耳,每百克榛子中含蛋白质22克、脂肪55.5克、碳水化合物17克,钠20毫克。
药用功效:健脾和胃,益肝明目。主治病后体弱、食少疲乏、眼目昏花、久视无力、气血不足、小儿疳积等症。
榛子有补脾胃、益气力、明目的功效,对消渴、夜尿多等肺肾不足颇有益处。每次吃20~30粒榛子仁为宜。如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经常腹泻,可选用榛子仁30克,陈皮9克,水煎服,每日3次。或用榛子、山药、红枣等量,煮烂调白糖服用。榛子能调中、开胃,山药能补气、健脾,红枣和胃、安神。营养不良性水肿,可用榛子仁60克、赤小豆30克,加水煮烂吃,每日早晚各一次。
此外,它也可以生产十分珍贵的木材,其木材坚硬,纹理、色泽美观,可做小型细木工的材料;部分品种可作植被恢复及园林绿化树种。榛子富含油脂(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糖纤维、β--古甾醇和抗氧剂石炭酸等特殊成分以及人类所需的八种氨基酸与微量元素。
榛子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榛子总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7.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9.5%。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对防治心血管病有很好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进入人体后可生成称之为脑黄金的DHA,可以提高记忆力、判断力,改善视神经,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有“坚果之王”美誉的榛子,是人们喜爱的四大坚果之一。这个美誉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是密不可分的。相比较其他坚果,它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实用菜谱
油炸胡榛子仁
主料:胡榛子仁100 克。
调料:食盐、生油。
制法:
将胡榛子仁去杂洗净晾干,放入盐水中腌渍。几小时,捞出沥干水,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即成。
按:油炸胡榛子仁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润喉的功效。适用于消渴、痢疾等病症。
榛子杞子粥:
材料:榛子仁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将榛子仁捣碎,然后与枸杞子一同加水煎汁,去渣后与粳米一同用文火熬成粥即成。
功效:每日1剂,早晚空腹服食。此粥可以养肝益肾,明目丰肌,适用于体虚、视昏等。
榛子羹:
材料:榛子仁15克、藕粉30~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榛子炒黄,不可炒焦,研成细末,掺入藕粉内,用滚开水冲后,加糖调匀食用。
功效:一般作早餐或点心,时时服食,用于病后体虚、食少、易于疲倦者。
榛莲粥:
将榛子、莲子、粳米放在一起,煮成“榛莲粥”,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癌症和糖尿病人平时可以多喝些。
榛莲酱:材料:熟榛子、鸡腿肉、蜜豆、黄瓜、鸡蛋、花生、葱、姜、蒜、盐、酱油、水淀粉、食用油、蚝油、料酒、喷鼻油、白糖各适当。制法:将榛子、花生压碎,插手辣椒油、盐调成酱;将鸡腿肉切成丁插手鸡精、蛋清、盐、水淀粉腌制一会儿;坐锅燃烧放油,倒入葱、姜、蒜爆喷鼻后,放入鸡丁炒至变色,插手酱、盐、糖、料酒、蚝油、酱油、鸡精,放入熟榛子、蜜豆、黄瓜丁,淋入喷鼻油,勾薄芡炒匀便可出锅。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使用。
1. 适宜饮食减少、体倦乏力、眼花、肌体消瘦、癌症、糖尿病人食用。也是癌症、糖尿病人适合食用的坚果补品。
2. 榛子含有丰富的油脂,胆功能严重不良者应慎食。
3. 存放时间较长后不宜食用;榛子含有丰富的油脂,胆功能严重不良者应慎食;每次食用20粒为宜。饮食禁忌:榛子性滑,泄泻便溏者应少食。
2营养价值
榛子营养丰富,果仁中出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外,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含量也很丰富;榛子中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样样俱全,其含量远远高过核桃;榛子中各种微量元素如钙、磷、铁含量也高于其他坚果。其果壳也很坚硬。
榛子的营养参考表(每100克)
热量(千卡)617
蛋白质(克)12.5
不饱和脂肪酸(克)37.1
碳水化合物(克)25.6
膳食纤维(克)12.9
注:营养专家建议每天的食用量20g。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书中也建议,正常人平均每天干果的食用量不要超过50克(50克是果仁的净重)。
3挑选方法
榛子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 、维生素B2、维生素E,多种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东林榛子果仁醇香,余味绵绵,有“坚果之王”的称呼。
榛子----挑选小奥秘:
一挑个头:大颗果实榛子生长周期长,富含更多的营养成分。
二挑饱满:饱满的榛子果实是自然成熟的,口感细嫩、香味更佳。
三挑颜色:果实的仁衣色泽黄白、仁肉白净。
四挑外壳:榛子壳薄、无木质毛绒。
4特点
因此具有如下特点:
1. 榛子本身富含油脂(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达到60.5%,使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更易为人体所吸收,对体弱、病后虚羸、易饥饿的人都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2. 它的维生素E含量高达36%,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防治血管硬化,润泽肌肤的功效。
3. 榛子里包含着抗癌化学成分紫杉酚,可以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以及其他一些癌症,可延长病人的生命期。
4. 榛子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具有开胃的功效,丰富的纤维素还有助消化和防治便秘的作用。
5. 榛子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避免了肉类中饱和脂肪酸对身体的危害,能够有效地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6.榛子中镁、钙和钾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很高,长期食用有助于调整血压。
7. 每天在电脑前面工作的人群多吃点榛子,对视力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8.榛子含有β-谷甾醇(甾醇),天然植物甾醇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作用,能够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降解代谢,抑制胆固醇的生化合成,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皮肤鳞癌、宫颈癌等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还可以作为胆结石形成的阻止剂。
此外,天然植物甾醇对皮肤有温和的渗透性,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水分,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抑制皮肤炎症、老化、防止日晒红斑,还有生发养发之功效。作为W/O型乳化剂,用于膏霜生产,具有使用感好(辅展性好、滑爽不粘)、耐久性好、不易变质等特点。榛子含有的天然植物甾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可作为食品抗氧化剂及营养添加剂;也可以作为动物生长剂原料,促进动物生长,增进动物健康。
5市场
榛子是一种用途广,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据分析榛子果仁含脂肪51.4%-66.4%,蛋白质17.32%-25.92%,碳水化合物6.6%,水分2.8%~5.8%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榛油中溶解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等。榛仁可生食,炒食,不仅风味好,且热量高。
在食品工业中榛仁是巧克力,糖果,糕点等加工食品的优质原料。榛仁也是榨取食用油及多种工业用油的原料,含油量54%左右,是大豆的2~3倍。榛仁还可入药。油粕可作饲料或肥料,果壳是制活性炭的原料。树皮及果苞含单宁(8.5%-14.5%)可制鞣皮物质和烤胶,榛叶可养蚕。木材可用制手杖,伞柄等。因此,榛子产业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
6生产现状
起源及历史
欧洲榛起源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地区的黑海沿岸及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在公元前由此向希腊和罗马传播,并被当作果园作物得以广泛的分布。后来,欧洲榛的栽培逐步深入到欧洲其他国家。据史料记载,欧洲榛栽培利用历史悠久,前苏联的高加索黑海沿岸及意大利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已食用欧洲榛;在土耳其北部的黑海沿岸及意大利已有1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榛子真正走向园艺化栽培是在19世纪。其大面积栽培的品种主要来源于欧洲榛,其次来源于大果榛。由于近百年来不断地选种和育种,产生许多优良品种,并进行无性繁殖,在世界各地传播,栽培范围超过了它们的自然分布区。
我国榛树果实的采集和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在陕西省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已经碳化的榛果和果壳,说明距今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已经采集榛子为食了。
铁岭榛子,历史上就很有名气。铁岭县李千户镇马侍郎桥村产的野生榛子,自明朝万历年间成为贡品,历经明清两代,至今已有450余年历史。开原榛子也是名甲天下。传说清初顺治皇帝时,大臣们从京城来铁岭,点名要开原榛子。返京后,往往拿开原榛子孝敬皇上与娘娘。原本出身东北的皇家早就知道开原榛子特别好吃,责成盛京内务府每年向朝廷进献。据开原县志记载:“榛,誉为本地有名特产,以梅家寨产最为著名,前清作进呈贡品”。 《奉天通志》记载:奉天榛子“香美甲于他省,经荒火烧落者尤佳。产于梅家寨者为全省之冠”。 铁岭流人戴梓,曾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皇帝南书房重臣,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兵器科学家,由于他发明了“连珠炮”而得罪了西洋传教士南怀仁,被诬陷为“私通东洋”,流放到了铁岭。在铁岭,戴梓艰难地生活了35年,被迫以卖字画为生。史料记载他“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
生产与消费
1.世界榛子栽培面积和产量
榛子的现代化栽培始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美国等国家兴起,经过40-70年代以及80-90年代的发展,形成了榛子栽培新格局。世界的榛子栽培面积达919万亩,榛子坚果产量为62.59万吨左右,不同年份其产量有所差异。其中,土耳其的面积和产量均占第一位,其栽培面积为608万亩,坚果产量为44.6万吨,分别占世界榛子总面积的66.1%、总产量的71.3%;意大利占第二位,栽培面积为107万亩,产量为12.02万t,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1.7%和19.2%;占世界第三位的是西班牙,栽培面积为43.5万平方米,产量为1.98万吨,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和3.2%。
2.世界榛子贸易情况
榛子作为世界四大坚果贸易品之一,据USDA公布的最新农产品报告,土耳其榛子年出口量为350000吨;阿塞拜疆榛子年出口量为35000吨,是全球第二大榛子出口区;美国榛子年出口量为25000吨,居全球第三位。每年出口榛子坚果总量约达20万吨,主要出口国为土耳其、意大利、法国、美国、阿塞拜疆、伊朗、西班牙、俄罗斯等。进口榛子坚果的主要国家有德国、加拿大、英国、中国(大陆、香港)、芬兰、波兰、巴西、丹麦、挪威、罗马尼亚、瑞典、阿根廷等64个国家。
世界榛仁出口远远高于带壳榛子的出口,其年出口量约为18.35万吨。主要出口国为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美国、荷兰、法国等,其出口量占世界榛仁出口总量的93%,出口总价值为5.7亿美元。
主要生产国
世界上榛子主产国栽培技术先进,基本上实现了集约化栽培,选用优良品种,配置授粉树建园,整地、土壤耕作、喷药、施肥、灌溉、割草、采收、采后处理等作业均实现机械化,树体营养的供给通过营养诊断,实现科学施肥。从而使榛子坚果产量、品质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栽培者获得较好的效益。因此,榛子栽培在主产国家正稳步发展。
土耳其
土耳其为世界榛子生产第一大国,栽培历史在1000年以上,在土耳其全国67个省中,栽培榛子的就有30个省。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北部,黑海沿岸2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垂直分布在海拔高度750m以下。榛子、榛仁及其加工品是土耳其重要的出口物资之一,榛子生产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国宝”。
土耳其的榛子栽培主要有以下特点:
(1)榛子栽培品种良种化程度高,良种栽培面积占70%以上,主栽品种特姆布尔、西维瑞、派拉兹、因塞卡拉等。其中前二种占全国栽培面积的70%,派拉兹多作为授粉品种。
(2)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地势土壤条件栽培。土耳其榛子集中栽培区在海拔500m以下,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降水量在700-300mm,土壤肥沃,适宜榛子生长结实。
(3)栽培技术以整形修剪、施肥、割草为主要管理项目,病虫害较少。树形以多干丛状形为主,采收以手工采收为主,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不高,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全国平均每公顷产量为1.1t。
(4)榛子研究机构主要从事选种及杂交育种研究,选育更高水平的品种为主。现已选育出优良品种卡尔格拉克,其坚果直径超过20mm,单果重2.8克,出仁率达到50%,为大果优良品种。
(5)土耳其榛子生产已实现标准化,已经制定了榛子仁、榛子果实标准在全国实行。
意大利
意大利的榛子栽培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是采用现代化园艺栽培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经历了50-70年代的大发展时期,形成了现今的栽培格局。
意大利全国栽培面积107万亩,年产量12.02万t(1996年)。
意大利的榛子栽培特点:
(1)良种化程度高全国商业化栽培良种占90%以上。
(2栽培技术先进 意大利榛子栽培密度已由过去的7m×7m、8m×8m,逐渐缩短株行距,加大栽植密度。先进的农场即使在肥沃的土壤条件下,也采4m×4m、3m×5m的株行距。在树形方面,过去采用少干丛状形(大株行距),现实行密植栽培的园地采用单干形树形。现意大利榛子栽培中,少干丛状形(3~5个干)和单干形并存。在施肥技术上,以营养诊断为依据,即进行叶分析和土壤分析决定施肥的配比,予以科学合理施肥。尤其重视N(氮)、P(磷)、K(钾)配比及Ca(钙)、Mg(镁)、B(硼)等微量元素的施入。由于采用上述的先进栽培技术,全国榛子平均单产名列世界前茅。
(3)机械化程度很高意大利建园采用机械挖穴,整地、施肥、土壤耕作、喷药、割草已全布实现机械化,灌溉、施肥实行管道自动化。较先进的农场采收及采后果实处理过程已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4)榛子加工及榛仁食品加工先进 意大利榛子采收以后集中运至加工厂,从脱壳、清洗、分级、烘烤到贮藏全过程均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榛仁食品加工业,是世界最先进的,加工品种有“岩石巧克力”球系列、榛仁甜点心系列、榛子巧克力酱系列、榛子冰淇淋系列等几百个品种,在欧洲很有名气,经济效益可观。
美国
美国的榛子生产自1885年欧洲榛引入美国开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美国仍保存有70年生的大榛子树栽培园。美国的榛子栽培有90%分布在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州,由于气候条件与欧洲的地中海相似,使榛子栽培业逐渐发展起来。美国的榛子栽培技术先进。如主产区俄勒冈州栽培园大多设置在平地和缓坡地,土质肥沃。栽培方式多以正方形或长方形栽植,以便于机械化作业。其栽培密度方面由大树冠稀植向小树冠密植方向发展,如20世纪20~30年代的栽培园株行距为9m,而现今栽培园株行距为5.5m×3m。在施肥上,以营养诊断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施入不同种类的肥料,保证树体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病虫害防治和耕作、施肥、灌溉、采收等大部分作业均采用机械化,使用人工作业少。在苗木繁殖方面,采用无性繁殖,许多农场及苗圃建立大面积繁殖圃。其繁殖方法为直立压条法,定植株距为1~2m,行距4m,利用树体每年产生的许多新萌生枝,进行压条繁殖。
中国榛子
原产于中国的有8个种2个变种,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分别为平榛、毛榛、川榛、华榛、绒苞榛、滇榛、刺榛、维西榛;2个变种为藏刺榛和短柄川榛。
我国榛子主要有大果杂交榛和野生平榛两种。其中,全国大果杂交榛种植面积约 30万亩,产果面积接近10万亩,栽植的范围分布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苏省、安徽省北部等地区。
中国野生平榛原产于辽宁省铁岭市(2004年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分布在北方各省,以铁岭市居多。2014年,铁岭市铁岭平榛榛林面积达到140万亩,产量4.5万吨,居全国之最,铁岭市已名符其实的“中国榛子之都”。
铁岭平榛营养丰富,安全可靠,含有化学成分紫衫酚,对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及其它一些癌症有重要作用。并可以延长癌症晚期病人的生命周期。铁岭榛子含有植物化学物β-谷甾醇,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作用。能够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其代谢。抑制胆固醇的生化合成,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皮肤磷癌、宫颈癌等有显著的预防和防治效果。对人体胆结石也有防治效果。
7历史产地
在“四大坚果”中,榛子不仅被人们食用的历史最悠久,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最高,有着“坚果之王”的称号。在我国的《诗经》中,就曾有人们食用榛子的记载;明清年间,榛子甚至是专为宫廷所享用的坚果。吃榛子在古代欧洲也是一件流行的事,它们种植榛子的历史有700年之久。
据悉,早在五六千年之前就有食用榛子的记载,但是一直处于野生采集状态,没有进行人工栽培。榛子果实小,皮厚,果仁也小。世界上盛产榛子的国家是土耳其,其榛子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70%-80%。
榛子是坚果类食品,其营养丰富,一般含有脂肪57.1%-62.1%、蛋白质16.2%-21.12%、碳水化合物6.5%-9.3%、维生素C、E和多种矿物质等,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大多为油酸)。榛子是富有营养的健康食品,适量食用有利于人体健康,可预防心脑血管病,增加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成分。
最初,人们只是把榛子当作一种很好的天然食物,但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它对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波兰特大学在实验中发现,榛子中含有很强的抗癌成分,对于卵巢癌、乳腺癌等癌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延长病人将近一年的生命。
在榛子的主产地土耳其,除了单独食用以外,它更是各种糕点、冰淇淋、巧克力等甜食中不可缺少的搭配。土耳其人日常以肉食为主,烧肉或烤肉是最主要的食物,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大部分土耳其人的血脂指标都很正常,并没有因为吃肉而损害健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解释,这是因为榛子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榛子吃多了容易觉得腻,其实,它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具有开胃的功效,其中丰富的纤维素还有助消化和防治便秘的作用。对于每天坐在电脑前工作的白领来说,多吃点榛子等坚果,可以增强面部肌肉的咀嚼能力,进而起到提高视力的效果。
干果店的榛子大致分为两大种:小榛子(包括毛榛子和平榛子)和进口大榛子。小榛子的口感较好,香味纯正;毛榛子的根部略向外鼓出,呈圆弧形,果仁甘醇芳香;平榛子的根部则较为平滑,果仁香甜;大榛子多是从土耳其或美国进口的,色泽好、个头大,但味道比较淡。
由于榛子中含有丰富的油脂,胆功能严重不良者,平时应该少吃。西班牙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认为:普通人每周吃5次,每次吃25—30克的榛子较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