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引1号
编辑词条摘要
特征特性
粤引1号甘蔗品种特早熟。中茎,节间园柱形、略呈“之”字形排列,无水裂,遮光部分青绿色、露光后浅紫红色,节间蜡粉较多、蔗茎较干净。芽园形、芽翼宽大、芽中等大小且较饱满,芽基部着生叶痕之上、顶部不过生长环、芽沟不明显。根点2至3行、呈不规则排列。叶鞘青色、毛群极少。内叶耳长披针形,外叶耳短披针形。糖分稳定,粗生易种易管、宿根性好,抗旱力较强,萌芽性较好,前期生长较快,植株较高,田间未发现黑穗病、嵌纹病。[1]
产量表现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3至2004年参加全国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6.7t/公顷,比对照1新台糖10号增产15.10%、比对照2当地对照增产10.34%;11月至1月平均甘蔗蔗糖分15.99%,比对照1高2.59%,比对照2高2.23%;平均含糖量17.06吨/公顷,比对照1增产39.15%,比对照2增产29.44%。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22.8吨/公顷,比对照1增产19.78%,比对照2增产31.43%;平均甘蔗蔗糖分15.79%,比对照1高1.54%,比对照2高2.34%;平均含糖量19.7吨/公顷,比对照1增产31.42%,比对照2增产48.34%。[1]
栽培要点
适宜旱坡地、水旱地及霜冻蔗区种植;水旱田或水田蔗区公顷下种84000至90000芽,在旱地蔗区下种量略有增加,以保证基本苗数;下种前种植沟公顷施呋甲45至75公斤,旱地蔗区可提高呋甲的施用量,以防螟虫为害;本品种前期生长较快,要早追、多追拔节肥,以促进植株的前期生长,提高增产潜力。本品种宿根发株数多,宿根性较强,可保留宿根3年以上。[1]
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3至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蔗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6月经全国甘蔗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适宜地区
建议在广东及广西、福建等周边甘蔗区种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