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甘蔗
编辑词条摘要
特征特性
型态:株高约3~5公尺,茎秆实心,节多明显,叶线状剑形,叶缘有矽质微细锯齿,大型圆锥花序,顶生,花序分枝下垂性。
花期:全年均有生产
管理: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25~30度
历史记载
白甘蔗都是蔗农和台糖公司契约种植,以制糖为目的。1963年政府为了保护蔗糖生产,明订处罚损害原料甘蔗法省府1月30日府农第2字88934号,凡损害原料甘蔗者移送法办,因此制糖用的白甘蔗就成了「禁蔗」,不可任意吃它。中国人种植甘蔗的历史悠久,在《楚辞·招魂》中有“柘浆”词,“柘”即“蔗”,柘浆是指甘蔗汁。东汉张衡《七辩》一文已有“沙糖”之称。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记有“蔗出江东为胜,庐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记载了甘蔗品种和栽培地区可制砂糖亦可生吃。有关甘蔗的描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可见中国是最古老的种蔗国之一。
主要作用
甘蔗是单子叶植物纲的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用茎埋植繁殖,也可用茎顶芽、侧芽进行人工离体组织培养繁殖。但某些地方种植的“白甘蔗”[1] 使用种子繁殖,所以有质疑者认为这种植物可能并不属于甘蔗。白甘蔗作为食用蔬菜、水果;茎秆甜脆多汁,可生食、榨汁或制糖,是消暑佳品。祖国医学认为,甘蔗性味甘、寒,入肺、脾、胃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及解酒等功效。主治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结、醉酒等病症。实为夏暑秋燥之良药。《本草再新》云:“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泻、疟、痢,解疮火诸毒”。《日用本草》称:“止虚热烦渴、解酒毒。”《名医别录》亦云:“主下气和中、助脾胃、利大肠。”虽然“白甘蔗‘不一定是甘蔗,但也应该是甘蔗的近亲,那么甘蔗这些功能,它也应该也基本具有吧。
参考资料
1. 黑甘蔗和白甘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