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早生李
编辑词条摘要
生物学特性
1.生长习性。树势生长中庸,10年生的树高2.76米,冠幅3.15米×3.25米,干周 33.5厘米,新梢平均长 69厘米,粗0.78厘米。以小黄李为砧亲合力良好,耐湿性强,根系分布较深而广;以毛樱桃为砧根系分布浅而广,幼树时固地性较差。培土过高时,可产生大量自生根。大石早生李幼树生长旺盛一年可发育2~3次枝,形成树冠快,枝条萌芽率为85.1%,成枝率35.6%。
2.结果习性。大石早生李栽后2年可以开花,3年生即可见果,平均株产2.5千克,最高可达5千克,5~6年生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可达30~50千克。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该品种自花不结实,较好的授粉品种有美丽李、香蕉李、玉皇李、跃进李等。采前不落果,成熟期较一致,进入结果期早,丰产。
3.物候期。该李在辽宁熊岳地区4月初花芽开始萌动,4月中或下旬盛花,花期6天左右,5月上旬新梢开始生长,6月末至 7月初果实成熟,果实生长期 60天左右。 11月初落叶,树体营养生长期200天左右。
(四)果实性状 果实为卵圆形,平均单果重42.5克,最大果重106克,果实纵径4.21厘米,横径3.99厘米,侧径4.05厘米。果顶尖,缝合线较深,片肉对称。梗洼深较广。果皮底色黄绿,着鲜红色,果面具有大小不等的黄褐色果点。果肉黄色,肉质细,较密,过熟时变软,果汁多,纤维粗而且较多,味甜酸,微香。可溶性固形物11.5%,pH值4.3,硬度12.5千克/平方厘米,总糖 6.12%,总酸 1.82%,维生素 C 7.19毫克/100克。常温下可贮放 7天左右。粘核。核较小,可食率 97. 6%。
(五)发展概况与前景 大石早生李较抗寒,抗病、抗旱性较强,结果早,丰产,果实较耐运输。因其果实极早熟,上市早,故市场售价高,经济效益可观,深受栽培者和消费者的欢迎。"八五"期间在辽宁省已发展10万余株。目前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均引种试栽。该品种极早熟,丰产,品质优良,因此,很有发展前途。[2]
品种来源
日本福岛县伊达郡大石俊雄从台湾李的实生苗中选出,1990年引自辽宁省。
栽培习性
树势强健,树姿直立,结果后逐渐开张,树冠呈自然圆头形。萌芽力强,成枝力较弱,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会早一些,改接第二年即结果,需配置授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