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

编辑词条

摘要

豌豆
  豌豆(学名:Pisum sativum L.),是春播一年生或秋播越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因其茎秆攀援性而得名,圆身的又称蜜糖豆或蜜豆,扁身的别称很多,又称为青豆、荷兰豆、小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留豆等,属长日性冷季豆类,种子在田间出苗时子叶留土。豌豆是二倍体植物。 
 
  豌豆起源于数千年前的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和埃塞俄比亚、小亚细亚西部,外高加索全部。伊朗和土库曼是其次生起源中心。在中亚、近东和非洲北部还有豌豆属的野生种地中海豌豆(Pisumelatius L.)分布,这个种与现在栽培的豌豆杂交可育,可能是现代豌豆的原始类型。野生种的分布也证明了关于豌豆起源中心的可信性。 
 
  作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豌豆现在已经是世界第四大豆类作物。全世界干豌豆种植面积621.43万公顷,总产955.82万吨;全世界青豌豆种植面积224.13万公顷,总产1697.50万吨。同年,我国干豌豆种植面积94.00万公顷,总产119.00万吨;青豌豆种植面积129.59万公顷,总产1027.43万吨。我国干豌豆栽培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世界的15.13%和12.45%,青豌豆栽培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世界的57.82%和60.53%。我国是仅次于加拿大世界第二大豌豆生产国,在世界豌豆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起源发展

  苏联瓦维洛认为豌豆起源中心为埃塞俄比亚、地中海和中亚,演化次中心为近东;也有人认为起源于高加索南部至伊朗。豌豆由原产地向东首先传入印度北部、经中亚细亚到中国,16世纪传入日本,新大陆发现后引入美国。豌豆是古老作物之一,在近东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000年)和瑞士湖居人遗址中发出碳化小粒豌豆种子,表面光滑,近似现今的栽培类型。

  最早的豌豆有近东的耐干燥型和地中海沿岸的湿润型二类,前者可能是栽培品种的祖先。古希腊和罗马人公元前就栽培褐色小粒豌豆,后来又将豌豆传到欧洲和南亚,16世纪欧洲开始分化出粒用、蔓生和矮生等品种并较早普及菜用豌豆。

  中国最迟在汉朝引入小粒豌豆。《尔雅》中称“戎菽豆”,即豌豆。东汉崔寔辑《四民月令》中有栽培豌豆的记载。16世纪后期高濂著《遵生八笺》中有“寒豆芽”的制作方法和做菜用的记述(寒豆即豌豆)。

  

形态特征

  豌豆苗一年生或二年生攀援草本,高80~180厘米,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叶具小叶4-6片,托叶比小叶大,叶状,心形,下缘具细牙齿。小叶卵圆形,长2-5厘米,宽1-2.5厘米,全缘;托叶叶状,卵形,基部耳状包围叶柄。

  

  薛进泽 供照荚果长椭圆形,长5~10厘米,内有坚纸质衬皮子房无毛,花柱扁,内面有髯毛。荚果肿胀,长椭圆形,长2.5-10厘米,宽0.7-14厘米,顶端斜急尖,背部近于伸直,内侧有坚硬纸质的内皮;种子2-10颗,圆形,青绿色,有皱纹或无,干后变为黄色。花果期4~5月。偶数羽状复叶,顶端卷须为叶卷须,托叶呈卵形。

  

  花白色或紫红色、单生或1~3朵排列成总状腋生,花柱内侧有须毛,闭花授粉,花瓣蝴蝶形。荚果长椭圆形或扁形,根据内部有无内层革质膜及其厚度分为软荚及硬荚。

  

种子

  种子可呈圆形、圆柱形、椭圆、扁圆、凹圆形,每荚2~10颗,多为青绿色,也有黄白、红、玫瑰、褐、黑等颜色的品种。可根据表皮分为皱皮及圆粒,干后变为黄色。根上生长着大量侧根,主根、侧根均有根瘤。因其性状多样且为闭花授粉,孟德尔将其作为遗传因子实验的作物,并取得成功。圆粒相对于皱粒、子叶的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

 

  豌豆的茎有高矮之分,不存在中间性状。高茎为显性。

  

生长习性

  豌豆是长日照植物,喜冷冻湿润气候,耐寒,不耐热,幼苗能耐5℃低温,生长期适温12~16℃,结荚期适温15~20℃,超过25℃受精率低、结荚少、产量低。多数品种的生育期在北方表现比南方短。南方品种北移提早开花结荚、这与北方春播缩短了在南方越冬的幼苗期,故在北方,豌豆的生育期,早熟种65~75天,中熟种75~100天,晚熟种100~185天。

  豌豆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新垦地均可栽植,以疏松含有机质较高的中性(pH 6.0~7.0)土壤为宜,有利出苗和根瘤菌的发育,土壤酸度低于pH 5.5时易发生病害和降低结荚率,应加施石灰改良。

  豌豆根系深,稍耐旱而不耐湿,播种或幼苗排水不良易烂根,花期干旱授精不良,容易形成空荚或秕荚。

  

分布情况

  

国内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北部等地区。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江西等多个省区。

  

国外

  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和埃塞俄比亚、小亚细亚西部。

 

品种

  半无叶型陇豌1号

  陇豌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成功的半无叶型、干籽粒型豌豆新品种,2008年经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和甘肃省品种审定,定名为陇豌1号。属半无叶型豌豆,早熟,甘肃中部地区种植生育期85-90天;半矮茎,直立生长;花白色;株高55-65厘米,每株着生6-10荚,双荚率达75%以上,不易裂荚;每荚5-7粒,粒大,种皮白色,粒型光圆,百粒重25g。

  干籽粒粗蛋白含量25.6%,淀粉51.32%,赖氨酸1.95%,三项指标均高于国内其它半无叶型豌豆品种;粗脂肪1.14%,容重785.8g/L。甘肃中部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对豌豆根腐病表现耐病。

  产量表现:甘肃省中部灌区亩产273.2公斤,河西灌区亩产383.1公斤,高产可达400-450公斤,丰产性很好。

  

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甘肃中部及周边地区3月中下旬播种,河西沿山冷凉地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高水肥条件密度以亩株数9万株为宜,不宜超过10万株;低水肥条件亩株数8万株以上,以此为标准,合理的亩播量指标为:高产田30-35公斤,中低产田25-30公斤。

  病虫害防治:豌豆潜叶蝇月上中旬当少数叶片上出现细小孔道时,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及时用40%的绿菜宝乳油1000倍,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1.8%集琦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喷雾交替喷2-3次,每隔7-10天喷一次。豌豆蚜虫选用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65%蚜螨虫威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在为害初期交替喷雾2-3次。豌豆白粉病,遇到阴雨高温天气,当下部叶片初现白粉状淡黄色小点时,及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喷雾防治。豌豆蟓,豌豆初花期用药喷雾防治,每次用药间隔7-10天,2-3次为宜。

  可选用的药剂有:40%氧化乐果50毫升/亩,对水10-15公斤喷雾;速灭杀丁50克/亩,对水10-15公斤喷雾。豌豆根腐病,当今没有有效的化学药剂防治措施,只有靠3-5年的轮作倒茬等综合农业栽培措施来解决。

  杂草控制:豌豆田间野燕麦可用40%燕麦畏在播种前结合耙地,每亩150毫升对水20公斤,喷雾进行土壤处理;豌豆田间的稗草、马唐、牛筋草等一年生单子叶杂草及部分双子叶杂草,播前每亩用48%氟乐灵150毫升,对水35公斤结合耙地进行土壤地表处理。

  适宜种植地区:全省豌豆种植区均可种植,特别适宜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及中西部有灌溉条件的豌豆产区种植,可与玉米、葵花,马铃薯等作物套种。

  陇豌豆5号(原系代号X9002)

  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而成的高抗豌豆白粉病、半无叶型、甜脆豆豌豆品种。春播生育期105天,株高75厘米左右,直立生长,花白色,双荚率75%以上。单株荚数5-8个左右,单荚粒数4-9个左右,籽粒柱型、皱粒、黄皮、黄子叶,百粒重22克。籽粒粗蛋白30.7%,粗脂肪1.54%,嫩荚含糖量达10.8%,无豆腥味,甘甜可口,品质优良。耐豌豆根腐病,抗白粉病,抗倒伏。亩产鲜荚8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1200公斤。适应性广泛,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均可种植。该品种是目前最为理想的矮杆甜脆豆品种,免去了人工打架的工序,种植较其他传统甜脆豆豌豆品种省工省力。

  小青荚

  即阿拉斯加,国外引入,硬荚种,半蔓性,花白色,种子小,绿色,每荚种子4~7粒,圆形,嫩种子供食。种皮皱缩,品质好,为制罐头和冷冻优良品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栽培。

  杭州白花

  硬荚种,植株半蔓性,耐寒性强,花白色,每荚含种子4~6粒,嫩豆粒品质佳,种子圆而光滑,淡黄色,以嫩豆粒供食。

  莲阳双花

  软荚种,蔓性,花白色,荚长6~7厘米,宽1.3厘米,种子圆形,黄白色,嫩荚供食、品质佳。一般9~11月播种,11月下旬至翌年2月采收。产地广东澄海。

  大荚豌豆

  即大荚荷兰豆,软荚种,蔓长2米左右,分枝3~5个。花紫色单生,荚特大,长12~14厘米,宽3厘米,浅绿色,荚稍弯凹凸不平,每500克嫩荚约40个。种皮皱缩,呈褐色,嫩荚供食,柔嫩味甜,纤维少,广东一带栽培。

  成都冬豌豆

  硬荚种,本种耐热亦能耐寒、花白色,荚长7厘米,宽1.5厘米。每荚种子4~6粒,圆形光滑,嫩粒绿色,味美,品质佳,以嫩豆粒供食为主。成都7~9月播种,9~12月采收。留种必须行翻秋播种,即寒露后(10月)采收成熟种子,立即播种,翌年立夏收种子,晒干贮藏。

  1341

  早熟,硬荚种,生长期85天左右,株高30~35厘米,结荚整齐,双花多,单株结荚5~6个。每荚种子5~6粒,亩产干种粒150~200千克。

  豌豆尖

  花白或浅紫色,嫩荚长5~7厘米,每荚种子4~7粒,白绿色,圆形,南方各省把嫩梢作为汤食和炒食,为主要鲜菜之一。如上海称“豌豆苗”、广州称“龙须菜”、四川称“豌豆尖”。品种为无须豌豆。

  栽培技术要点

  食荚豌豆是性喜冷凉的长日照作物,豌豆不耐热,长江流域多行越冬栽培,秋播秋收;高山地区以及中国北方一般春播夏收。

  由于豌豆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只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在长江流域地区也可进行春季及秋季栽培。

  

越冬栽培

  越冬栽培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主要的栽培形式,一般利用冬闲地,特别是利用棉花收获后的棉田,既可以棉花秆作天然支架,又可达到增收养地的目的。越冬栽培一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露地越冬,次年4~5月采收。播种过早,冬前生长过旺,冬季寒潮来临时容易冻死;播种过迟,在冬前植株根系没有足够的发育,次春抽蔓迟,产量低。

  

春季栽培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高温来临前收获;东北地区春播夏收,一般4~5月份播种,根据需要,用小棚、地膜等覆盖也可早播。春季栽培生长期短,前期低温,后期高温,因此要选择生长期短的耐寒品种,如赤花绢英、甜脆豌豆等,并尽量早播。

  

秋季栽培

  秋季栽培宜选择早熟品种,于9月初播种,11月下旬寒潮来临之前采收完毕。秋季栽培生长期也短,可以通过夏季提前在遮荫棚内育苗,冬季用塑料薄膜覆盖延长生长期。

  

土壤条件

  豌豆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各种土壤均可栽培,但强酸性土壤要施用石灰。豌豆最忌连作,至少要行4~5年的轮作。播种前要深翻土壤,每亩施有机土杂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最好将化肥同有机肥混合施入。一般作平畦,低尘洼处可作高畦。播前种子可接种根瘤菌。

  

播种技术

  播种前用40%盐水选种,除去上浮不充实的或遭虫害的种子。播种前将种子催芽,当种子露芽时,将种子故在0~2℃的低温中处理15天后再播种。

  豌豆用根瘤菌拌种,是增产的有效措施。用根瘤菌拌种后,根瘤增加,茎叶生长旺盛,结荚多,产量高。拌种方法:每亩用根瘤菌10~19克,加水少许与种子拌匀后便可播种。

  大田播种前施入充分腐热的厩肥、堆肥和一定量的磷、钾肥,尤其是施磷肥增产效果明显,豌豆采用点播,行距10~20厘米,行内株间距5厘米,每穴播2~6粒种子,土壤湿润时覆土5~6厘米。土壤干燥时覆土稍厚些。每亩用种10~15千克。

  

田间管理

  播种后要浅松土数次,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苗健壮。秋播栽培的,越冬前进行一次培土,越冬保温防冻,开春后及时松土除草,提高地温。豌豆开花前,浇小水追速效性氮肥,加速植株生长,促进分技,随后松土保墒。茎部开始坐荚时,浇水量稍加大,并追磷、钾肥。结荚盛期土壤要经常保持润湿。保证果荚发育所需水分。结荚后期,豆秧封垄,减少浇水。蔓性种植株高30厘米时,开始支架。豌豆分批采收,每采收1次追1次肥。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中耕除草1~2次。重施苗期追肥,尤其是未施或少施基肥的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复合肥5~7.5公斤或尿素5公斤或腐熟人粪尿1000公斤。高秆品种在春季气温回升后、植株开始伸长时,将带梢小竹或带分枝的树枝(去叶片)插在行间,以便豆株攀缘生长。豌豆不耐水渍,春季要注意清沟排水。开花结荚时所需养分多,每亩施尿素7.5公斤、三元复合肥5公斤。鼓粒期喷施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2次。

  

采收时间

  荚用豌豆在荚果充分长大、籽粒尚未长大时采收。豌豆陆续开花结荚,采收要多次进行。春播的豌豆于4月上旬开始采收,6月上旬拉秧,亩产400千克;秋播豌豆10月上旬~11月中旬采收,亩产300千克。

  

阳台种植

  豌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A原等多种营养成分,可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帮助消化等。它的种植季节一般在3~4月(北方春揪宜早,解冻时即可开始;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四季均可播种,但以秋、冬季为佳,多在9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

  

育苗

  应选择粒大而无病虫害的种子播种,可用食盐水选种。将40克食盐溶解在100毫升水中,然后将豌豆种子放人,浮在水面的丢弃,余下的种子按前文所述用热水法消毒后才可播种。

  发芽适温18~22℃,不低于5℃仍可发芽。通常直播,浇透水后每穴播入2~3粒种子,覆土约3厘米,然后可在土面上洒一薄层草木灰。也可用一次性塑料杯育苗再移栽。

  苗期生长适温14~22℃,能忍耐-4~5℃低温;稍耐旱,早、晚叶片不萎蔫则不需要浇水,发芽约10天可施稀薄腐熟有机肥1次。

  发芽2周后,长出1~2对真叶时移栽定植,每盆3~5株,土中应施足够的腐熟有机肥作基肥。

  

日常管理

  株高30~40厘米时在盆土中插入数条竹竿,牵引豌豆苗攀爬,注意使茎叶分布均匀。

  喜凉爽,不耐高温和霜冻,开花结果期15~20℃时最利于开花和豆荚发育;不耐旱。曲不耐涝,要求土壤保持湿润而不积水。

  施肥以基肥为主,应多施磷钾肥料,氮肥基本可不施。从枝叶生长旺盛期开始,每10天左右施1次腐熟有机肥。

  采收

  一般每2~3天可收1次。食豆粒的品种则在豆荚内的种于充分长大而鼓胀时再采收,此时豆荚仍为绿色。若留种或采收干豆,可等豆荚枯黄时再摘下。

  冬选良种

  可选用白花豌豆、中豌4号、中豌6号、荷兰豆、食荚大菜豌1号、无须豆尖1号、美国豆苗等品种。

  深耕细整

  豌豆忌连作,种过豌豆的地块要隔4~5年才能再种。深耕细整,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排水状况确定畦宽,菜用高秆品种1.5米(连沟)种2行,粒用高秆品种2米(连沟)种4行,矮秆品种2.5~3.5米(连沟)种6行。

  施好基肥

  播前每亩施腐熟厩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条施或穴施。也可以用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穴施。

  适期播种

  一般10月中下旬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10000穴,每穴播种2~3粒,每亩用种量5~7.5公斤。高秆品种和苗用品种适当密植。菜用高秆软荚豌豆、高秆甜豌豆,行距70~80厘米,株距30厘米,便于管理采摘。中豌4号、中豌6号等早熟矮秆品种在11月下旬播种,每亩用种量10公斤,行距30~35厘米,株距10~15厘米,每穴2~3粒。

  适时收获

  根据食用方式决定收获时间。一般粒用豌豆于开花后15~18天子粒饱满时采收;干豌豆于70%~80%豆荚枯黄时收获;菜豌豆(荷兰豆)在开花后12~14天嫩荚现子不现粒时采收;豌豆苗在播后30天左右苗高18厘米时采顶端嫩梢;作饲料的在盛花期收获;作绿肥的在收荚果后及时翻压。

  豌豆在生长期间常会发生芽枯病、锈病、炭疽病、白粉病、褐斑病、根腐病、枯萎病等。发病后要及时摘除病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豌豆主要虫害有蓟马、潜叶蝇、蚜虫、青虫、斑潜蝇、豆荚螟等,主要为害茎、叶、荚,特别是蓟马以成虫在豌豆子房膨大形成豆荚时为害,伤口在豆荚长成后形成针刺状斑点,虽不影响产量,但严重影响商品性。

  常见病害

  1.豌豆茎腐病

  发病特征:危害豌豆茎基部及茎蔓。被害茎部初现椭圆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

  防治方法:本病可结合防治豌豆炭疽病一道进行,一般无需单独防治。

  2.豌豆花叶病

  发病特征:全株发病。病株矮缩,叶片变小,皱缩,叶色浓淡不均,呈镶嵌斑驳花叶状,结荚少或不结荚。

  防治方法:

  (1)早期发现及时拔除病株。

  (2)及时全面喷药杀蚜。

  

营养价值

  每100g豌豆含有:能量105千卡、蛋白质7.4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21.2克、叶酸82.6微克、膳食纤维3克、维生素A37微克、胡萝卜素220微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黄素0.09毫克、烟酸2.3毫克、维生素C14毫克、维生素E1.21毫克、钙21毫克、磷127毫克、钾332毫克、钠1.2毫克、碘0.9微克、镁43毫克、铁1.7毫克、锌1.29毫克、硒1.74微克、铜0.22毫克、锰0.65毫克。

  

食疗功效

  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对脚气、痈肿、乳汁不通、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口渴泄痢等病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调和脾胃

  用于脾虚气弱,或吐泻脾胃不和。

  通利大肠

  豌豆中富含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能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在荷兰豆和豆苗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肠作用。

  抗菌消炎

  豌豆与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

  调颜养身

  《本草纲目》里记载,豌豆具有“祛除面部黑斑,令面部有光泽”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豌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润泽皮肤的作用。因为它一般从食物中摄取,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用豌豆粉洗浴,可除去污垢,面色光亮。

  乳汁不通

  产后乳汁不下;烦热口渴。

  防癌治癌

  在豌豆荚和豆苗的嫩叶中富含维生素C和能分解体内亚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亚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

  

适合人群

  脱肛、慢性腹泻、子宫脱垂等中气不足患者宜食,每次50克。哺乳期女性多吃点豌豆还可增加奶量。

  豌豆粒多吃会腹胀,易产气,尿路结石、皮肤病和慢性胰腺炎患者不宜食用;此外,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者也要慎食。

  

注意事项

  炒熟的干豌豆尤其不易消化,过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

  应用于消渴:豌豆适量,淡煮常吃。

  生吃可以生津止渴充饥,但不宜过量生吃。

  

民间偏方

  将豌豆苗,洗净捣烂,榨取汁液,每次饮50毫升,一日两次,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冠心病。

  将鲜豌豆200克煮烂,捣成泥,与炒熟的核桃仁20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每次吃50毫升,温服,一日两次,能治小儿、老人便秘。豌豆荚和豆苗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素,有清肠作用,可以防治便秘。为防止叶酸缺乏,豌豆是孕妇不可忽视的食物。

  煮碗豆:嫩豌豆250克,加水适量,煮熟淡食并饮汤。该方有“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之功。可用于烦热口渴,或消渴口干,以及产后乳汁不下,乳房作胀。

  豌豆芫荽汤:豌豆120克,陈皮10克,芫荽60克。加水煎汤。分2~3次温服。。用于湿浊阻滞,脾胃不和,吐泻转筋。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豌豆    

词条统计

创建者: bianji062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2712 次

最近更新:2015/4/23 10:45:38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