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草莓

编辑词条

摘要

黄毛草莓
  黄毛草莓(学名: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tdl), 又名锈毛草莓,是草莓属下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粗壮,密集成丛,高5-25厘米。产陕西、湖北、四川、云南、湖南、贵州、台湾。生山坡草地或沟边林下,海拔700-3000 米。尼泊尔、锡金、印度东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可用于用于血热性化脓症,肺胃瘀血,黄水病脓疡。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粗壮,密集成丛,高5-25厘米,茎密被黄棕色绢状柔毛,几与叶等长;叶 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4.5厘米,宽0.8-3厘米,顶 端圆钝,顶生小叶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边缘具缺刻状锯齿,锯齿顶端急尖或圆钝,上面深绿色,被疏柔毛,下面淡绿色,被黄棕色绢状柔毛,沿叶脉上毛长而密;叶柄长4-18厘米,密被黄棕色绢状柔毛。聚伞花序(1)2-5(6)朵,花序下部具一或三出有柄的小叶;花两性,直径1-2厘米;萼片卵状披针形,比副萼片宽或近相等,副萼片披针形,全缘或2裂,果时增大;花瓣白色,圆形,基部有短爪;雄蕊20枚,不等长。聚合果圆形,白色、淡白黄色或红色,宿存萼片直立,紧贴果实;瘦果卵形,光滑。染色体n=14。花期 4-7月,果期6-8月。[1]

生长习性

  生山坡草地或沟边林下,海拔700-3000米。[1]

地理分布

  产陕西、湖北、四川、云南、湖南、贵州、台湾。尼泊尔、锡金、印度东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1]

营养功效

  草莓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具有明目养肝作用。

  草莓对胃肠道和贫血均有一定的滋补调理作用。

  草莓除可以预防坏血病外,对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草莓是鞣酸含量丰富的植物,在体内可阻止致癌化学物质的吸收。

  草莓中含有天冬氨酸,可以自然平和的清除体内的重金属离子。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

  草莓富含氨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及矿物质钙、镁、磷、钾、铁等,这些营养素对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老人、儿童大有裨益。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草莓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癌肿的生长。每百克草莓含维生素C50-100毫克,比苹果、葡萄高10倍以上。科学研究业已证实,维生素C能消除细胞间的松弛与紧张状态,使脑细胞结构坚固,皮肤细腻有弹性,对脑和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饭后吃一些草莓,可分解食物脂肪,有利消化。[2]

药理作用

  【傈僳药】白草莓,卖克神:果实和叶治咳嗽吐血,胃热呕哕。

  【藏药】孜孜洒曾:全草用于血热性化脓症,肺胃瘀血,黄水病脓疡《藏标》。[3]

  全草(白草莓):甘、苦,寒。清热解毒,祛风止咳。用于风热咳嗽,顿咳,口腔破溃,痢疾,尿血,疮疖。[4]

下属亚种

  中文名称拉丁文名

  粉叶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echt. ex Gay var. mairei (Levl.) Hand.-Mazz

  黄毛草莓(原变种)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echt. ex Gay var. nilgerrensis

  [5]

栽培技术

  一、草莓园的选择与整地

  草莓园应选光照充足,地势稍高、地面平坦、灌排方便、土壤肥沃疏松、前茬作物为豆类或葱蒜类蔬菜地为宜,园地应先行除杂草、灭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湿润土层5-6厘米),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

  1周后,亩基施优质腐熟农家粪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氯化钾50千克。结合深翻园地,精细整地,做成高20厘米,宽50厘米的畦面,畦沟宽30厘米。大棚长度以20米为限,内有4畦。

  二、移栽技术

  为争取元月底至2月初草莓上市,繁育圃草莓苗移栽大棚畦面的时间应在9月上旬。要随起苗,随移栽,每畦栽2行,行距27厘米,穴距20厘米,亩栽12000株。栽植时同一行植株的花序朝同一方向,使草莓苗弓背朝花序预定生长方向,苗心露出畦面,根系平展埋入疏松土层,及时浇定植水,并使外露的根埋入土层中。

  三、草莓园的管理

  1、中耕与施肥。中耕松土,利于有机物分解。11月至12月应浅中耕3次。初花期与坐果初期各追肥1次。亩施尿素10千克,磷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35千克。

  2、花芽分化前期的管理。9月上旬移栽的草莓苗,除及时补充水分外,应加盖遮阳网遮荫。网离地面1.2 米,便于人员操作。要及时摘除枯叶、老叶及腋芽和匍匐茎,保持5-6片叶。

  草莓花芽分化需较低温度和短日照,可在遮阳网上加盖草苫(草帘)。通过揭与盖草苫的操作过程,人工造成短日照的条件及较低温度,促进顶花序和腋花序的分化,时间有月余。

  3、灌排方法。在开花与浆果生长初期,分别灌水1次。宜用沟灌,使水灌到沟高2/3处为好,让水渐渐渗入畦土,沟内余水排出。

  若天旱,应5-7天灌水1次。用橡胶管前端套上一段金属管进行穴灌,既省水,又能保持畦土疏松。秋季多雨时,应及时排水。草莓园四周应早做排水沟道,使棚内畦沟水能排尽。

  4、加盖塑膜。10月至11月上旬,是草莓花序分化期末,可撤除遮阳网。江准地区,“立冬”后盖地膜,“大雪”前覆盖大棚膜,使棚内气温保持在28-30℃。“暖冬”年份,“冬至”时节加盖中棚塑膜。“冷冬”年份则应同时盖上大、中棚塑膜。总之,“小寒”至“大寒”时节,棚内气温应保持在25℃以上,至少也在23℃以上,只有满足以上气温,草莓才能正常生长。

  5、通风操作。草莓苗生长的土壤湿度应在70%-80%为宜。棚内空气湿度以60%--70%为好。因此,当棚内气温超过30℃时,应通风。11月至12月应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揭开大棚及中棚两头塑膜通风。当棚内湿度超过70%时,也应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花期棚内放养蜜蜂,可在大、中棚两头另做尼龙丝网,便于顺利通风。大棚通风的另一作用,是防治草莓白粉病。

  6、采收。草莓苗开花、坐果到浆果着色,软化,释放特有香味,时间约 30天。草莓浆果成熟后,应分批采收上市。一般亩产草莓1500千克。

  四、草莓园病害防治

  1、黄萎病。发病时,1-2片叶变黄,弯曲畸形,逐渐枯死。防治方法:可在春季于园内多施切碎稻草、木屑,加农家粪肥,翻耕,并耕入土壤中,作畦,充分灌水后,覆盖地膜,通过太阳能使之彻底发酵。既增加了有机质,又彻底消毒。此法,也可防治根腐凋萎病。

  2、灰霉病 为草莓花期病害,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生。果实发病则密生灰霉,严重减产。防治方法:发病初,可亩喷洒10% 多氯霉素100克,对水100--110千克,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6]

参考资料

1. 黄毛草莓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引用日期2013-11-15] . 
2. 草莓的营养价值与作用功效 .中华素食网 [引用日期2014-01-28] . 
3. 贾敏如、李星炜 .中国民族药志要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 
4.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科学出版社 ,1994 . 
5. 黄毛草莓 .中国植物志 [引用日期2014-01-28] . 
. 《安徽农业》2001.9期,大棚草莓栽培技术

开放分类

草莓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618 次

最近更新:2015/4/22 13:58:24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