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蔷薇科植物)
编辑词条摘要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茎被开展柔毛,稀脱落。3小叶稀羽状5小叶,小叶无柄或顶端小叶具短柄;小叶片倒卵圆形,椭圆形或宽卵圆形,长1-5厘米,宽0.6-4厘米,顶端圆钝,顶生小叶基部宽楔形,侧生小叶基部楔形,边缘具缺刻状锯齿,锯齿圆钝或急尖,上面绿色,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被短柔毛或有时脱落几无毛;叶柄长3-20厘米,疏被开展柔毛,稀脱落。
花序聚伞状,有花2-4(5)朵,基部具一有柄小叶或为淡绿色钻形苞片,花梗被紧贴柔毛,长1-3厘米;萼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尾尖,副萼片窄披针形或钻形,花瓣白色,倒卵形,基部具短爪;雄蕊20枚,不等长;雌蕊多数。
聚合果卵球形,红 色;瘦果卵形,表面脉纹不显著。染色体n=14。花期4-6月,果期6-9月。[1]
产地生境
产吉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贵州、浙江、广西、广东。生于山坡、草地、林下,广布北温带,欧洲、北美均有记录。福建等地也有分布。[1]
亚科概述
灌本或草本,复叶稀单叶,有托叶心皮常多数,离生,各有112悬垂或直立的胚珠; 子房上位,稀下位;果实成熟时为瘦果,稀小核果,着生在花托上或在彭大肉质的花托内。 染包体基数X=7,8或9‘ 本亚科共有35属,我国产21属。本亚科植物许多具有经济价值,如龙芽草属、委陵菜属和地榆属,有些种类是重要药 构,如单莓属、悬钩子属和蔷薇属,有些种类是重要水果,如蔷薇属、称棠花属,木本委陵菜 属为常见园林观赏植物。
本科概述
草木、灌木或乔木,落叶或常绿,有刺或无刺。冬芽常具数个鳞片,有时仅具2 个。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复叶,有显明托叶,稀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整 齐,周位花或上位花;花轴上端发育成碟状、钟状、杯状、镡状或圆筒状的花托(一称萼 筒),在花托边缘着生萼片、花瓣和雄蕊;萼片和花瓣同数,通常4—5,覆瓦状排列,稀 无花瓣,萼片有时具副萼;雄蕊5至多数,稀1或2,花丝离生,稀合生;心皮1至多数, 离生或合生,有时与花托连合,每心皮有1至数个直立的或悬垂的倒生胚珠;花柱与 心皮同数,有时连合,顶生、侧生或基生。果实为瞢荚果、瘦果、梨果或核果,稀蒴果; 种子通常不含胚乳,极稀具少量胚乳;子叶为肉质,背部隆起,稀对褶或呈席卷状。
本科的模式属:蔷薇属Rosa L. 本科约有124属33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北温带较多。我国约有51属1000 余种,产于:全国各地。 本科许多种类富于经济价值,温带的果品以属于本科者为多,如苹果、沙果、海棠、梨、桃、李、杏、梅、樱桃、枇杷、韫椁、山楂、草莓、树莓等,都是著名的水果,扁桃仁 和杏仁等都是著名的干果,各有很多优良品种,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不少种类的果实富有维生素。
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可连同其他药用植物泡茶可缓和紧张和腹泻,果实可补充铁质,并是缓和的通便剂,叶的煎剂可收敛毛孔。草莓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有效成分,每百克鲜果肉中含维生素C 60毫克,比苹果、葡萄含量还高。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果胶等营养物质。此外,草莓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 1.B 2.C、PP以及钙、磷、铁、钾、锌、铬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部分微量元素。草莓是人体必需的纤维素、铁、钾、维C和黄酮类等成分的重要来源。
在西方,食用草莓被人们推崇为时尚,他们把草莓当成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灵丹妙药,可见经常食用草莓对健康大有益处。另据有关资料显示,草莓中的维生素C可阻断人体内强致癌物质亚硝铵的生成,能破坏癌细胞增生时产生的特异酶活性,使“癌变”的细胞逆转为正常的细胞。
祖国医学认为草莓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其味甘、性凉,具有止咳清热、利咽生津、健脾和胃、滋养补血等功效。医学研究表明,草莓有益心健脑的独特功效,特别是对于防治冠心病、脑溢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有很大作用。研究表明,草莓有抗癌的功效。从草莓的根、叶、果实中提取的含有较高抗癌活性的鞣花酸,能有效地保护人体组织不受致癌物质的侵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癌症的发生。
自从16世纪开始栽培之后,野草莓就出现了许多种类,用来泡茶的是日本称为“虾夷蛇莓”的品种。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为这种植物具有神奇的力量,叶子和根可以治疗腹泻,茎可以疗伤,因此欧洲各地的遗迹都有许多野草莓种子的化石。
野草莓茶虽然带有“草莓”这两个字,却不是水果茶,而是带有草香、类似粗茶的味道,在茶草茶里面算是没有涩味、容易入口的茶。这种茶含有钙、磷、铁质,可提高肾脏的功能,并同时净化身体内部,消解风湿、关节炎、膀胱炎以及因浮肿等导致的肥胖问题。对于腹泻、消化器官失调,也能发挥温和的效果,所以适合在饭后饮用。腹泻时建议混合德国甘菊或鼠尾草,关节炎疼痛时则适合混合金丝桃或绣线菊饮用。
野草莓茶容易入口,也适合和香味太浓的花草混合冲泡,使味道变得比较温和。
野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有蛋形的锯齿状绿叶,直立的茎端会长出白色的小花,然后结出红色的果实。其属名“fraga”源自“香”这个字,据说是因为果实很香。果实可以生吃,有很多用途,例如:用来增添利口酒的风味。此外也有缓和胃炎、肝炎,去除牙结石或牙齿黄斑,强健牙齿和牙龈的作用。把压碎的果实涂在肌肤上,可治疗晒伤,也有化妆水的效果,能淡化黑斑或雀斑。但因为是凉性,在冬天寒冷时,或在胃冷是吃太多,会引起消化不良,所以要多加注意。用果实浸泡葡萄酒做成的酒能使人振作精神。让心情放轻松,长久以来就是人们常喝的饮料。
野草莓有个别名叫"pe(3声)pe(轻声)",类似于"婆婆". 有些地方叫它“地莓”或“地莓子”;江浙地区,比较多的叫法是:“梦子”或“妙子”,“梦子”,又根据植株的区别,有“地梦”,“树梦”之分,有种特别大的“树梦”,称为“棺材梦”,还有一种是藤蔓式的,称为“老虎梦”。,
功效
利尿、强肝,改善肠胃失调、肾机能不全、腹泻、膀胱炎、风湿、贫血。
复方:
缓和腹泻 野草莓1/2匙+德国甘菊1/2匙+鼠尾草1/3匙
帮助肝脏作用,适合在饮酒过度时喝 野草莓1/2匙+香蜂草1/2匙
促进代谢,消除水肿 野草莓1/3匙+绣线菊1/3匙+粉红玫瑰1/3匙
栽培技术
一、草莓园的选择与整地
草莓园应选光照充足,地势稍高、地面平坦、灌排方便、土壤肥沃疏松、前
茬作物为豆类或葱蒜类蔬菜地为宜,园地应先行除杂草、灭地下害虫。可用50%辛
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湿润土层5-6厘米),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
1周后,亩基施优质腐熟农家粪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氯化钾50千克。结合深翻园地,精细整地,做成高20厘米,宽50厘米的畦面,畦沟宽30厘米。大棚长度以20米为限,内有4畦。
二、移栽技术
为争取元月底至2月初草莓上市,繁育圃草莓苗移栽大棚畦面的时间应在9月
上旬。要随起苗,随移栽,每畦栽2行,行距27厘米,穴距20厘米,亩栽12000株
。栽植时同一行植株的花序朝同一方向,使草莓苗弓背朝花序预定生长方向,苗
心露出畦面,根系平展埋入疏松土层,及时浇定植水,并使外露的根埋入土层中。
三、草莓园的管理
1、中耕与施肥。中耕松土,利于有机物分解。11月至12月应浅中耕3次。
初花期与坐果初期各追肥1次。亩施尿素10千克,磷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或
三元复合肥35千克。
2、花芽分化前期的管理。9月上旬移栽的草莓苗,除及时补充水分外,应加
盖遮阳网遮荫。网离地面1.2 米,便于人员操作。要及时摘除枯叶、老叶及腋芽
和匍匐茎,保持5-6片叶。
草莓花芽分化需较低温度和短日照,可在遮阳网上加盖草苫(草帘)。通过
揭与盖草苫的操作过程,人工造成短日照的条件及较低温度,促进顶花序和腋花
序的分化,时间有月余。
3、灌排方法。在开花与浆果生长初期,分别灌水1次。宜用沟灌,使水灌到
沟高2/3处为好,让水渐渐渗入畦土,沟内余水排出。
若天旱,应5-7天灌水1次。用橡胶管前端套上一段金属管进行穴灌,既省水,又
能保持畦土疏松。
秋季多雨时,应及时排水。草莓园四周应早做排水沟道,使棚内畦沟水能排
尽。
4、加盖塑膜。10月至11月上旬,是草莓花序分化期末,可撤除遮阳网。江准
地区,“立冬”后盖地膜,“大雪”前覆盖大棚膜,使棚内气温保持在28-30℃。
“暖冬”年份,“冬至”时节加盖中棚塑膜。“冷冬”年份则应同时盖上大、中
棚塑膜。总之,“小寒”至“大寒”时节,棚内气温应保持在25℃以上,至少也
在23℃以上,只有满足以上气温,草莓才能正常生长。
5、通风操作。草莓苗生长的土壤湿度应在70%-80%为宜。棚内空气湿度以60
%--70%为好。因此,当棚内气温超过30℃时,应通风。11月至12月应于上午10时
至下午3时揭开大棚及中棚两头塑膜通风。
当棚内湿度超过70%时,也应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花期棚内放养蜜蜂,可在大、中棚两头另做尼龙丝网,便于顺利通风。
大棚通风的另一作用,是防治草莓白粉病。
6、采收。草莓苗开花、坐果到浆果着色,软化,释放特有香味,时间约 30
天。草莓浆果成熟后,应分批采收上市。一般亩产草莓1500千克。
四、草莓园病害防治
1、黄萎病。发病时,1-2片叶变黄,弯曲畸形,逐渐枯死。防治方法:可在
春季于园内多施切碎稻草、木屑,加农家粪肥,翻耕,并耕入土壤中,作畦,充
分灌水后,覆盖地膜,通过太阳能使之彻底发酵。既增加了有机质,又彻底消毒
。此法,也可防治根腐凋萎病。
2、灰霉病 为草莓花期病害,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生。果实发病则密生
灰霉,严重减产。防治方法:发病初,可亩喷洒10% 多氯霉素100克,对水100--
110千克,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2]
参考资料
2. 《安徽农业》2001.9期,大棚草莓栽培技术